扫描下载APP
其它方式登录
Ondo Finance因其代币化证券业务被纳入美国白宫数字资产报告,获得政策背书。该项目积极推动合规,与SEC探讨监管框架,并通过收购增强技术及牌照优势。其代币化资产规模达13.4亿美元,并推出全球市场联盟及2.5亿美元基金,加速RWA生态发展。近期布局代币化股票交易平台,并与摩根大通合作验证技术,展现其在传统金融与区块链融合中的领先地位。
GOAT网络推出基于BitVM2技术的测试网,实现实时证明的比特币ZK Rollup,大幅提升提现效率(约1分钟)。该方案采用zkMIPS引擎和分布式GPU网络加速证明生成,通过比特币原生机制锚定状态更新,支持原生BTC收益。去中心化排序器和缩短挑战期等设计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为比特币L2生态发展提供重要基础设施。
8月2日美股三大股指大幅收跌,加密概念股普遍暴跌,Coinbase跌16.7%。比特币跌破113,000美元,24小时全网爆仓10.14亿美元。美SEC将举行加密圆桌会议讨论监管政策。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首批牌照申请门槛极高。SEC宣布"加密计划"推动金融市场全面上链。Linea公布代币经济模型,总供应量720亿枚。
比特币市场正面临价值分裂:华尔街机构通过ETF等工具将比特币"金融化",创造受监管的"机构级比特币";而交易历史纯净的"原生比特币"因具备抗审查、隐私保护等特性,正成为稀缺资产。这种分化导致比特币可替代性丧失,"1BTC≠1BTC"现象显现。随着94.75%比特币已被开采,未被污染的"原生比特币"或将产生"纯净溢价",成为加密世界的终极价值存储。华尔街的拥抱正在掏空中本聪的去中心化愿景。
7月末,一位持有8万枚比特币(价值90亿美元)的"中本聪时代"巨鲸通过Galaxy Digital分渠道抛售,创下加密货币史上最大单笔交易纪录。这笔抛售被市场平稳消化,比特币价格仅短暂回调3%后反弹至11.9万美元。交易背后反映了加密市场新旧资本交替:早期投资者套现离场,而机构投资者通过ETF等渠道持续接盘。这场交易展现了比特币市场的成熟度提升,也引发了关于比特币本质从"去中心化理想"向"机构化资产"转变的讨论。
2024年比特币现货ETF获批后,美国监管机构正推动山寨币ETF的“通用上市标准”,将审批权部分下放至合规期货交易所。Coinbase凭借其衍生品平台和质押服务成为最大受益者,可能主导Avalanche、Solana等主流山寨币的ETF化进程。新规将加速加密资产融入传统金融,而Coinbase的生态系统优势使其成为连接两大领域的关键枢纽。
2025年资本市场出现“币股飞轮”机制,上市公司通过持有加密货币驱动股价。Strategy公司以比特币为核心,通过大规模融资和战略套利构建长期价值桥梁;而部分企业如Bit Origin则利用山寨币操纵市场,制造流动性假象收割投资者。两者本质差异在于资产质量、战略意图和资本流向,投资者需辨别核心资产与操盘动机,避免陷入投机陷阱。
Blockware分析师Mitchell Askew指出,比特币ETF的推出显著降低了BTC价格波动性,使其市场行为更趋平稳,不再出现极端牛市或熊市。未来十年,比特币可能通过“上涨-盘整”的循环逐步达到100万美元。ETF吸引了机构资金,但也可能抑制散户直接持币和山寨币轮动,同时引发中心化担忧。彭博分析师认为,波动性下降有助于比特币作为货币被广泛采用。
**摘要(50-100字):** 在比特币突破历史高点后,市场资金正转向以太坊(ETH)和Solana(SOL)等高波动性山寨币。数据显示,7月以来巨鲸和机构大举买入ETH(26亿美元),ETH现货ETF单日净流入创纪录(2.97亿美元),SOL及其生态代币也普遍上涨。比特币市占率降至60.1%,山寨币季节指数升至50,显示资金正从BTC流向山寨币。分析师认为,监管利好和机构配置调整或推动山寨币牛市,市场预期第四季度行情更强劲。
以太坊ETF在经历初期低迷后迎来爆发,2025年6月资金流入超35亿美元创纪录,7月势头更猛。机构兴趣激增,SharpLink等公司将以太坊纳入战略储备,持有量超基金会。质押功能若获批或进一步吸引资金。以太坊价格三个月涨150%,其“应用型网络”特性与比特币的“数字黄金”定位形成差异化优势,推动机构长期配置。
2025年加密市场主线聚焦于以太坊(ETH)与Solana(SOL)的竞争。ETH凭借《GENIUS法案》和稳定币监管优势,成为RWA、ETF和DeFi的金融中枢;SOL则依托高性能链上消费生态和Meme币热潮吸引投机资金。机构资本分化配置:ETH作为合规资产被长期持有,SOL则成为高波动投机标的。两者分别代表加密市场的制度化和原生创新路径,形成互补而非替代关系。
尽管加密货币社区长期热衷于将代币化资产和链上资产作为提升可触达性的手段,但最显著的进展实际上来自加密货币与传统证券的融合。这一趋势在公开市场对 「企业加密资产财库」 的兴趣近期飙升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Michael Saylor 的 Strategy 率先实施了这一战略,将他的公司打造成了一家市值超过 1000 亿美元的公司,涨幅甚至超过了英伟达。我们在关于 Strategy 的文章中详细阐述了这一蓝图。这些财务策略的核心逻辑是:公开发行股票能够获得成本更低的无抵押杠杆,而这是普通交易者无法获得的。
本文以音乐节奏比喻金融市场,指出法币扩张是投资盈利的关键变量。比特币因固定供应量成为最佳抗通胀资产。美国转向“战时经济”,通过信贷扩张刺激军工生产,这将推高通胀并催生资产泡沫。加密货币将成为主要受益者——政策红利(免税、养老金入市)将加速资金涌入,而稳定币的国债投资又为政府债务提供支撑。作者建议把握"信贷华尔兹"的节奏,重点布局比特币、以太坊及DeFi生态,以捕捉这轮由法币贬值驱动的加密牛市机遇。
Mint Ventures发起的Space探讨:BTC牛市到尾声了吗?链上指标VS一级机会的分歧博弈
2003 年, Dan Morehead创立了 Pantera Capital,起初是一家普通的投资公司。直到 2013 年,他与两位朋友进行了一场长达四小时的深度讨论。那次谈话彻底点燃了他对比特币的兴趣。从此 Pantera 转型成为加密领域的风险投资机构。当时,比特币的价格和特斯拉不相上下,Morehead 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卖出所有特斯拉股票,全力押注比特币。而这也有了 Pantera Capital 的第一次成功——比特币投资基金。